首页 血淬中华 下章
第四十二章 一发动全身
 马关,这个风景秀美的滨海小城,不仅是日本西南的重要港口,而且还是日本通向亚洲各国的门户。此次中谈判在这里举行,让它一时之间成为了全球瞩目的地方,现如今更是由于“李鸿章遇刺”一事立刻成为了世界舆论的焦点。李鸿章遇刺事件本身又成为了牵动中朝野在内方方面面的枢机,各方面都在围绕着这一事件商讨处理办法、谋划应对策略。

 1895年3月25凌晨5点多钟,尚在睡梦中的钦差大臣刘坤一接到了京师军机处发来的急电谕旨:通报李鸿章在马关被刺的消息,并征询他对此事件该如何处理的意见。

 感觉到事情的重大,刘坤一未敢草率作出答复,急召吴大澂、宋庆、马玉崑、魏光焘、李光久和冯华,以及喀什噶尔提督俞虎恩、临元镇总兵刘树元等人前来议事。

 李鸿章马关遇刺,冯华当然是早就知道的。别人或许还不清楚这一事件对中和谈的影响,可冯华却深深的知道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一事件,再加上适合的外策略,对未来《马关条约》的签订会有多大的好处。

 明白归明白,可冯华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却是这件事不发生,他也没有办法去谈看法、做文章。只是在一次私下里与吴大澂分析在中谈判中,日本各政治派别的态度时,冯华曾提过一句:“日本国内反对和谈的右翼势力非常强大,这些战争狂热分子一直在鼓吹打进北京城,此次在马关极有可能会故意制造事端,破坏和谈。”

 吴大澂当时疑惑不解:“子夏之言所指何事?”

 “会发生什么事我还说不准,不过行刺、爆炸都有可能,那些暴徒一心想着要把战争进行下去,他们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冯华含含糊糊地说道。

 “那怎么可能呢?”吴大澂哈哈大笑起来,摆了摆手:“两国兵不斩来使,自古有之。倭人虽然多行不义之事,可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他们也应该不会去做的,子夏多虑了,多虑了!”

 是啊!这样的事情,如果不发生,说出来又有谁会相信呢?冯华这样想着,摇摇头也跟着笑了起来。

 如今坐在钦差大人行辕的客厅内,吴大澂听着大人通报“李鸿章遇刺”的消息,不由得又想起了这件往事。抬起头看了一眼神闲气定的冯华,思忖着:这个年轻人当真有神鬼莫测之能啊?此事如何就被他一语料中了呢?他又一次感到了疑惑。

 刘坤一通报完电报内容后,先扫视了一下在座众人,然后用征询的口吻说道:“倭贼暗杀我全权议和大臣,实在是令人发指。不过,此事究竟该当如何处理,还要听听各位大人的高见。”

 听了刘坤一的话,本来安静的客厅一下子嘈杂起来,只见厅下众人或头接耳,或正襟危坐,却是无一人主动开口陈述意见。

 不得已,刘坤一只得再次开口道:“事关国家根本,各位大人只管放下顾虑,有什么高见不妨讲出来让大家听一听。”

 看到钦差大人如此说,老将军宋庆首先站起来闷声说道:“倭人无,如今之计只得与他们拚了!”

 老将军的话音刚落,下边立刻响起了一片嗡嗡声,好几个人马上高声附和。一时间厅中充了同仇敌忾,誓与倭寇一战的昂言语。

 听着众人的议论,刘坤一不由得皱了皱眉头:此事事关重大,岂能只是与倭寇一拼如此简单!

 自从得知李鸿章启程赴议和,冯华就一直在考虑该如何利用遇刺之事,尽可能的改善中国在谈判中的不利局面。他知道:其实不管是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还是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虽然在瓜分中国这一问题上立场一致,但他们之间由于利益分配不均,也一样是矛盾重重。如果能借此事件,再利用各国间的矛盾,鼓动欧美列强借题发挥手此事,中国最后的损失将会减少许多。

 听了众人的这些话,冯华虽也是心头一热,暗中赞叹“中华不乏热血男儿”但他非常清楚:这种想法只是众人的一厢情愿,恐怕很难得到朝廷的同意。

 大帅的威严还是管用的,刘坤一轻轻地咳嗽一声,大厅内的议论声立刻小了下来。刘坤一又将目光转向了吴大澂:“清卿,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吴大澂躬身回答:“大人,子夏曾在西洋生活多年,对夷人之事了解甚多,何不请子夏一抒己见?”

 刘坤一也知这个年轻人看问题见解独到,常有惊人之语。闻言点了点头:“子夏有何高见?”

 冯华赶紧站起身施礼道:“大人,高见愧不敢当,晚辈一隅之得,权作抛砖引玉。”在刘坤一、吴大澂面前,冯华也学会了咬文嚼字。

 接下来,冯华就李鸿章遇刺事件侃侃而谈:“李中堂在马关被倭人持手击伤左颊骨,和谈被迫中断一事,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事件。如果利用得好不但将能够左右和谈的进程,甚至还可能影响这场战争的最终结果!”

 看到众人已经被自己的新奇说法勾起了兴趣,冯华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紧接着又抛出了另一个更让众人吃惊的观点:“这一事件本身其实对我国甚为有利,可以说不亚于在战场上我军击溃倭军一两个师团的胜利。”

 冯华的话立刻引起了在座众人的纷纷议论,座上诸人以武将居多,对于“李中堂颊骨中的那颗子弹,能顶一两个师团的胜利“之语均颇不以为然。

 对于这些武将的心思冯华十分明白,他继续说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中堂在国际上颇有声望,如此高龄赴谈判还遭倭人刺杀,必会引起各国舆论的同情。列强虽都在觊觎我中华大好河山,但又不愿看到日本独自坐大,也会乘机出面干涉,只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借口而已。而日本大本营肯定也会担心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顾忌列强以此为由强行加以干涉。可以说李中堂的鲜血,为我国换回一个‘以夷制夷’的筹码。”

 冯华知道,对于这些洋务派人物,什么“师夷之长技”、“以夷制夷”的论调,是最和他们胃口的!果不其然,在座的众人在听了这番话后不由得频频点头。

 看到效果不错,冯华趁热打铁的接着说道:“如果李中堂因此回国,将会使日本处于极为不利的局面。一来别看他们叫嚣的很凶,嚷嚷着要打到北京,将战争进行下去,其实他们就向我前次说的已经是强弩之末,没有多大的后劲了;二来列强的干预,将会使他们投鼠忌器,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来。晚辈觉得我们在谈判中有两个非常有利的筹码,就是‘辽河大捷和李中堂遇刺’,这两点如果运用得当,将会把议和的损失降到最低。”

 刘坤一与吴大澂虽然都知道冯华的看法必然会与众不同,却都没有料到冯华的分析竟然是如此的独到和辟透彻。他们互相看了看对方,均出了赞许的神色。

 已过花甲之年的刘坤一,倒是很有不下问的风度:“依子夏之意,对军机处的询问应该如何回复?”

 冯华仍旧很谦恭地回答:“晚辈认为:其一,由皇上亲自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倭人的无行径,扩大对舆论压力;其二,速召李中堂回国中止议和谈判,对日本决策者施加思想压力;其三,呼吁俄、德、法等国主持正义,给予日本政治压力;其四,加大对海城之敌的军事压力、做出针对山东方面军的防范姿态。此四点宜快不宜迟,必须马上予以实施。”

 在座诸人不管是亲身经历还是听说,都知道冯华才思敏捷,见解非凡。可是听了冯华的这一番话,每一个人都觉得自己还是太小看了这个年轻人:且不说他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对“遇刺”一事有了如此清晰的认识,已不是自己等人所能企及的,就是他这种处理问题的坚决果断更是非有大将之材也万万不能做到。

 惊讶和佩服之余,众人不由得纷纷点头认可,认为此四点建议皆属切实可行之议。当然更主要的是这些人也确实拿不出什么较系统的意见来,冯华的想法就此很顺利的在这次会议上予以通过。

 刘坤一对冯华提出的四点建议尤为欣赏。他一方面把冯华的建议写成奏折电告皇上,另一方面按照冯华的意见命令辽东清军各部立即行动起来,进一步加大对辽东军的军事压力。

 光绪皇帝接到刘坤一的电报后,丝毫也未作耽搁,立刻传召恭亲王奕訢和翁同龢二人速到瀛台涵元殿觐见。

 恭亲王接到圣旨,换好官服匆匆乘马车赶到西华门外南长街西侧的西苑,下车后恰巧翁同龢的马车也刚刚赶到。二人见过礼后,一同踏上了连接中海与南海之间的那座石桥,一路快行把两位老人走得气吁吁。

 涵元殿是一座两层的殿堂,在瀛台的西南面。涵元殿楼下除正厅之外,还有东西暖阁,是皇上读书和儒臣讲经的地方,遇有机密之事,皇上也会在这里召见臣下。

 在西暖阁,奕訢和翁同龢把皇上递过来的刘坤一奏报仔仔细细的看了一遍。待二人看过后,光绪方问道:“恭王爷和师傅怎样看?”

 奕訢说道:“皇上,以老臣所见,冯华这个年轻人的头脑相当清楚,这四条都是可行之计,如果运用得当会有不错的效果。岘庄手底下有如此人才,在辽东对作战中,我国应当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

 有恭亲王在,翁同龢当然不便抢奕訢的话头,也跟着附和说:“恭王爷所言极是,这几件计议确实都很妥当,应该尽快予以办理。”

 当下,君臣三人详细商讨和拟定了皇上发表谈话的内容。

 3月25下午,大清帝国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在总理大臣恭亲王奕訢和户部尚书帝师翁同龢的陪同下,约见了《纽约时报》、《泰晤士报》、《伦敦每新闻报》、《中央新闻》等欧美国家驻北京的记者,发表了《强烈谴责日本暴徒刺杀清国头等全权议和大臣,呼吁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声明;同,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恭亲王奕訢会见了英国公使欧格讷、俄国公使喀西尼、美国驻华代办田夏礼、德国公使绅珂等各国驻北京使节,要求各国发挥影响约束日本的行为,并再次表示,如果日本人不希望和平,清国将动员全国力量,继续战斗下去。

 当天晚些时候,光绪皇帝以太后及自己的名义,给李鸿章发去电报慰问伤势,指示其立即回国治疗休养;按照刘坤一奏章的意思,又指示军机大臣徐用仪、孙毓汶到俄、法、德三国使馆,分别拜会了三国公使。

 处理完这些事情后,皇上又让翁同龢草拟几条电谕:要求刘坤一从军事上对辽东军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保证辽东四条奏章的顺利实现。同时,宣调原驻扎在山海关的广东连镇总兵方友升率兵三千赴山东,协助山东巡抚李秉衡加强黄河沿线的防守;调驻扎在莱州的原广西右江镇总兵夏辛酉,改任山东登州镇总兵驻守登州,就近监视威海军的动向。

 李鸿章身为中国使臣,竟在日本遇刺,实为国际外史上罕见之事,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日本政府也大为不安,担心中国因此中断谈判,使欧美列强有机会借题发挥,手其间。

 此时,欧美列强的态度也开始有了转变。战争开始时俄国持观望态度;美国则纵容偏袒日本;英国初始推测战争的胜利可能属于中国,黄海战役后又默认了日本把战火扩大到中国。如今各国不愿看到日本单独获取更大的利益,纷纷对中国表示支持,首先展开行动的是德国。

 德国深恐战败的中国将成为日本的保护国,而强大的日本加上中国将会成为德国在东亚扩大影响的严重障碍。德国还顾虑日本割据中国领土的结果,将会招致英俄秘密安排,而把自己排斥在外,并影响他与中国的军火贸易。所以在绅珂会见了奕訢和徐用仪之后,德国政府首先向日本发出了照会,指出:中国已要求欧洲列强干涉,而日本对割让中国大陆上领土的要求尤其易于惹起纠纷,列强中某些国家已决定联合干预。相较之下,合理的解决对各方最为有利。但是德国的“劝告”并没有影响日本政府的既定方针,在遭到日本政府的婉拒后,德国立即转而与英俄两国政府接洽。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人便已成功的破译了清政府的密码,因此中方代表团与中枢往来的电文,日本大本营皆一览无余。此刻,日本外相陆奥宗光把一份已经破译了的北京发给中国使团的电报递到了首相伊藤博文手中。

 看着电文,伊藤博文气得大骂小山丰太郎(刺杀李鸿章之人)是白痴、混蛋。这个小山丰太郎是日本“神刀馆”的成员,从属于右翼团体“黑龙会”这些右翼团体,都是战争狂热分子,他们不停战,认为是李鸿章阻碍了日本的战争意图,所以策划了刺杀李鸿章事件,妄图扩大中矛盾,中止谈判把侵华战争继续下去,直至占领北京。

 陆奥宗光说:“伊藤君,要是李鸿章真的就此回国,对我们是非常不利的。”

 伊藤博文仍然怒气未消:“这些白痴根本就不懂得天皇陛下的策略!想一口吃掉中国,我们现在有那么大的实力吗?就是能吃掉,欧美列强能坐视不管吗?列强一旦出面干涉,我们就前功尽弃呀!”

 陆奥宗光点点头:“不错,刚刚接到驻德公使的报告,德国已向我国发出外照会,虽然措辞不甚强硬,但这也是一个不好的信号;另据情报机关报告,俄国已经在秘密向中国北部边境部署军队。”

 伊藤博文说:“黑龙会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们干的蠢事简直比战场上一、两个师团的溃败还要严重,情况糟糕透了!溃败犹能挽回,这样的事情还能够挽回吗?”

 陆奥宗光劝慰地说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再抱怨也无济于事,目前要做的就是如何才能挽回此不利的局面。伊藤君,您看清国发来的这个电报似是还有文章可做。”

 刚才伊藤博文已被北京发来的“让李鸿章回国养伤”的电文气昏了头,此时听了陆奥的提醒眼光不由一亮,沉思了片刻说道:“好!咱们马上去看望李鸿章,把他送进最好的医院,让最好的医生给他治疗,无论如何也要尽力把他挽留下来,不让欧美列强再找到攻击我们的新口实。”  M.ImYXs.Com
上章 血淬中华 下章